GDIRI观察 | 增利不增收 百联股份发力的奥莱窄门
利润增长不可持续,作为以实体零售为主的企业,百联目前仍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
观点指数(GDIRI) 近日,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6.75亿元,同比上年的305.19亿元减少9.32%;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录得15.67亿元,2023年为3.99亿元,同比增加292.73%,
对于增利不增收的情况,百联股份表示,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主要系公司发行华安百联消费REIT取得投资收益所致。
资料显示,华安百联消费REIT是上海首单消费基础设施REITs,以百联旗下的上海又一城购物中心为底层资产。该REIT于2024年6月完成战配协议签署及刊登发售公告,于8月正式上市。最新数据显示,其2024年收入约为1.03亿元,净利润约为806.90万元,折算年化分派率达5.66%。
从最新业绩来看,REIT发行为百联带来了明显的利润同比增长,对业绩有较大贡献。不过需要注意到,上述利润增长不可持续,作为以实体零售为主的企业,百联目前仍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
营收五连降与奥莱支点
营收上,百联已连续五年下滑。2020-2024年的营收均同比下滑,降幅分别为30.2%、1.62%、6.87%、5.47%、9.32%。归母净利润方面,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为3.99亿元,同比减少40.79%。
收入来源方面,联华超市业务占比最大,2024年收入为214.98亿元。不过,购物中心、奥特莱斯的收入占比逐渐提升,2024年的收入分别为22.34亿元和15.17亿元。
从增长性来看,2024年除购物中心、奥特莱斯的营业收入较上年有所增长外,百联的百货、标准超市、便利店、大卖场、专业专卖和其他的营业收入均录得同比下降。其中百货业务的降幅最大,为31.93%。
至于毛利率,除奥特莱斯、大卖场和其他业务实现同比增长外,其余购物中心、百货、标准超市、便利店、专业专卖也均录得下滑,不过下降幅度均低于10%。
基于此,百联正积极探索新业态发展,其年报中也明确表示,打造高品质年轻态商业标杆、探索创新商业模式是重要的方向。
最新数据显示,百联旗下共计运营有41个百货、购物中心、奥特莱斯项目,总建筑面积达315万平方米,出租率约93.9%。
观点指数认为,百联在奥莱业务上具备优势。首先该部分的毛利率最高,达到78.06%,购物中心则为45.18%;再则,从市场数据来看,奥莱仍有发展空间,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的估算,2024年全国251个奥莱项目总销售额约为2390亿元,比上年约增长4%。
奥莱发展上,百联目前共运营有9个项目,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城市,且以华东区域为主,其首个开业的项目为上海青浦的百联奥特莱斯。持有方式上,与目前盛行的轻资产模式不同,百联奥莱的产权多为自有,即以重资产模式为主。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观点指数整理
观点指数认为,这类模式下百联拥有项目的自主掌控权,但对现金流要求较高,在开发速度上有较大限制,因此在项目扩张上不及以轻资产为主或轻重并行的企业。其近三年并无新开项目。
品牌矩阵与商业空间扩容
国内奥莱玩家中,目前杉杉商业主要以重资产方式进行,大部分项目为自持,砂之船则更多以轻资产模式在市场上拓展项目,但两者目前的拓展重点均在三四线城市。
为提升奥莱的市场竞争力,百联专注于在一二线城市发展奥莱的同时,也针对高销售额的核心区域进行扩容。
新项目拓展上,百联今年竞得一宗成都商住地,计划打造全国首个熊猫主题景区式3.0升级版旗舰奥特莱斯项目。
该项目计划投资超30亿元,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将借助紧邻熊猫基地的区位优势,在品牌端、服务端和营销端充分与大熊猫IP融合,项目建成后年均销售额预计超30亿元。
至于现有项目提升,2024年百联就对上海的百联青浦奥莱进行升级改造。作为全国首家开放式奥特莱斯,其是百联旗下开业最早、业绩最好的奥莱项目,得益于较早抢占市场、长期积累的品牌资源,该项目2024年的销售额达到62亿元,表现突出。
资料显示,百联青浦奥莱经过多轮改造,目前已拥有400多家商铺、600多个品牌。最新的2024年,该项目引进了包括瑞典户外品牌攀山鼠、美式休闲品牌NAUTICA等在内的4家全国奥莱首店,今年还将落户2个品牌的全球旗舰店。
除品牌矩阵升级外,商业空间也在持续扩大。2024年11月,百联青浦奥特莱斯二期开工,规划的商铺数量预计在100家左右,车位整体预计增加2500个。
项目设计上,该项目计划深挖在地文化,联动周边文旅资源,结合江南水乡特色,以文商旅融合打造微度假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若二期项目顺利完工,该项目未来整体建筑面积将超过20万㎡,有望成为亚洲最大的奥特莱斯。
观点指数认为,上述升级改造一方面可以提升客群吸引力,引进更多的新兴潮流、运动品牌以扩大客群;另一方面,商业空间的扩大可以丰富现有业态,如引入更多体验业态,增强项目的差异化竞争力。
总体而言,百联股份去年借助REITs等金融工具盘活存量资产,实现了利润的同比增长,不过其业务发展仍面临不小的挑战。
未来,能否平衡自持物业的资金占用与规模扩张需求,推动现有商业项目在运营效率提升、品牌矩阵优化等方面的提升,将是其能否在行业突围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