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冯彩云
审校:陈朗洲
2025-02-21

GDIRI观察 | 网红文和友广州跌落?

如果过于依赖前期网红效应带来的流量红利,没有建立起真正的产品竞争力,当热度消退时,就会陷入经营困境。

观点指数(GDIRI) 近日,据市场消息,广州文和友租约提前结束,位于广州太古汇裙楼汇坊的广州文和友已暂停营业。

广州太古汇方面表示,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太古汇一直在审视和研究汇坊商业模式升级方向,目前各租户计划近期结束营业,项目将进入深度规划设计及改造阶段。而文和友总部方面也回应称,广州文和友租约到期,不再续租。

据了解,广州文和友于2020年7月开业,选址广州天河北商圈的太古汇坊,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以复刻老城街景和市井文化为卖点,曾是现象级网红打卡地。

然而,好景不长,近几年该项目人气不佳,多家老字号相继退出,最终因租约到期宣布撤场,目前楼内商户已全部关闭。与之相对,长沙文和友则依旧是当地热门的打卡地之一,每到节假日日均客流上万。

观点指数认为,文和友走出长沙之外光环失效,除了项目自身运营不当外,实际上也折射出当下网红商业项目难以复制的困境。

对于商业项目而言,合乎市场需求的定位至关重要。借鉴于长沙文和友,广州文和友虽然同样以市井文化为核心,但该项目实行的本土化策略,并未能真正触及当地人的记忆与情怀,反而丢失了其作为长沙餐饮文化代表的稀缺性,热度退去后吸引力大打折扣。

就餐饮品牌而言,该项目试图打造粤菜特色,引入陈添记、炒螺明、风筒辉、八珍、炖品皇、刘福记、永利饭店等广州本土老字号,但因较高定价和服务一般,反响平平。

后续,广州文和友尝试进行了创新调整,以求改变现状。如2020年年底,相继撤出盲公丸、风筒辉烧烤、唐氏秘制烧鸡翅等品牌;2022年,一楼改造为海鲜主题的 “华文港”,三楼引入剧本杀等体验式业态,但亦未能改变颓势。

观点指数认为,广州文和友运营失利,实际上证实了如果商业项目只是简单地堆砌餐饮元素,没有真正挖掘和传递文化内涵,就难以让消费者持续产生兴趣,网红效应带来的红利也将不复存在。

消费客群方面,就文和友这一品牌而言,除稳定的本土消费人群外,外地旅游客群也是其重点目标。如长沙文和友的消费客群中,外地客群就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长沙文和友也正是通过营造长沙特色的文化场景,为消费者提供长沙本土美食,抓住了旅游打卡和餐饮文化消费的机遇,因而在商业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而广州文和友试图同时满足本地客群的情感认同与游客的体验需求,最终陷入了本土化不足、差异化不够的双重困境中。

站在消费者角度来看,当下非标商业体层出不穷,他们对该类项目的要求也相应变高,除提供沉浸式的场景体验外,高性价比的产品、优质的服务体验等也是他们在消费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盈利方式上,资料显示,文和友这类商业的盈利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针对不同条件的入驻商家,免租金、物业费,通过店铺进行收益分成;二是收取一定的租金和物业费。

但无论何种方式,项目能否在市场上保持长久竞争力,为租户提供稳定客流,都是能否实现盈利的关键所在。

广州文和友最终闭店,除了项目运营不当外,也是网红商业体在扩张中普遍面临的困境缩影,即如果过于依赖前期网红效应带来的流量红利,没有建立起真正的产品竞争力,当热度消退时,就会陷入经营困境。

观点指数认为,未来网红商业体在跨区域扩张时,一方面不能简单复制场景,而是要深入了解本地消费文化内核,另一方面更要打造出独特的产品竞争力,否则即使初期吸引大量客流,长期依旧是难以维续。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