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IRI观察 | 无人机技术迭代里的低空经济新赛道
目前低空经济仍存在起降点设施标准等飞行器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未来也需要尽快完善相关政策,促进低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观点指数(GDIRI) 5月19日消息,河南一架物流无人机在河南科技市场数码港起飞,经过12分钟飞行,成功降落于8.7公里外的郑州新天地通讯大厦,标志着河南首条低空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成功首飞。据了解,此次航线首次配送的物品包括手机等高附加值产品。
5月16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并公开征求意见。该方案旨在推动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创新并开放多元应用场景。在物流配送领域,北京市将利用延庆八达岭机场开通相关航线,并探索无人机结合公交物流配送的新模式。
5月15日,据成都发布消息,腾盾科创相关业务负责人透露,公司计划于今年推出物流专用无人机。该公司未来计划与快递公司合作,共同构建高效智能的“航空物流”立体网络。
5月11日消息,河北一架物流无人机在中国河北省荣乌高速新线雄安北服务区分拨中心成功降落,标志着河北省首条低空无人机物流运输航线试航成功。该航线连接荣乌高速新线雄安北服务区分拨中心与白沟天德物流园,单程飞行距离约为12.5公里,这也是河北省首条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正式批准的低空无人机物流运输试航航线。
实际上,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低空经济已经进入政策密集催化期。2023年12月,中央经济会议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其中强调要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型新兴产业。2024年全国两会还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将其作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低空经济也即是是指在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延伸至不超过3000米的低空空域范围内,以垂直起降型飞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载体,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业态。
观点指数了解到,按飞行器飞行高度划分,可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超低空(100米以下,主要包括消费级无人机,即时物流、城市管理无人机)、低空中层(100-1000米,主要包括快递物流无人机))和低空上层(1000-3000米,主要包括载人飞行器)。
如前文所述,近期多省市进行了无人机的低空试飞,且多个省市还出台了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明确表示将通过有效保障低空飞行活动,提升低空产业聚集水平等。以广州为例,已经开始竞逐这片蓝海,推动出台了《广州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全空间无人体系2024年工作计划》等文件,并已启动《低空经济发展条例》的立法工作。
在物流运输领域,低空飞行器运用的是超低空和低空中层的无人机,在特色文旅领域,低空旅游用的则是低空载人飞行器。
政策端的不断支持也促使了低空经济的发展,同时无人机的技术进步促进了同城、邻城即时配送的效率。
今年2月,全球首条eVTOL跨城跨湾航线的首次演示飞行,将深圳到珠海2.5-3小时的地面单程车程时间缩短至20分钟。
时间的缩短除了无人机的技术进步外,还需要相关航线的支持。4月30日,深圳市属公园首条无人机配送航线在深圳中心公园启用,5月19日的河南物流无人机试飞时同样开通了首条低空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
根据市场测算,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但目前低空经济仍存在起降点设施标准等飞行器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未来也需要尽快完善相关政策,促进低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